中海考研 发表于 2022-10-13 13:46:56

学姐讲堂|中国海洋大学[334新闻学]问题归纳为这两大类,跟学姐串起来学

学姐介绍小H学姐22年上岸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排名前五,排名名次优异。在专业课的总结和学习上具有一定的经验,对专业课的重难点以及初试的常考点和形式有一定的把握。帮助提高复习效率,高效上岸。课程内容:答题方法及学习经验分享01考试大纲分析考纲重点在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是会考察相关的新闻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把我们的视角聚焦在实务能力上,就是我们的实务写作。写作的整体要求还是很高的,包括采写、编辑、评论、新媒体传播案例的分析。02 334题型分析理论题:简答题/论述题,侧重简答题实务写作题:消息、评论、采访、策划、评析(去年新增)新媒体传播案例分析题理论题真题:1、记者是否属于知识分子(观点)2、反转新闻的特征产生的心理因素及其影响(原因及影响)3、付国豪是否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观点)4、融媒体时代受众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现象)5、对新闻是事学/事实的观点看法。(观点)6、马克思对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评价你怎么理解?(观点)7、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特点。(现象)8、在中国语境下,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专业观”(观点)注意:现在考察现象一般是会给出一个背景,比如“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环境下”,我们都要考虑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新闻生产的一个场域,就是现在的整个新媒体的环境,我们把这个作为一个底层的逻辑去思考。334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考察的分值不是特别高,考察的范围也比较明确,只考新闻理论的内容,334的出题主要是聚焦在新闻领域。03新闻学问题归纳一、所有的新闻学问题都归干这两大类问题:1、新闻与新闻事业是什么?2、新闻事业该怎么做?包含了我们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我们应该怎么做。“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学科作用”--总结出了“新闻理论的两大问题”。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新闻、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研究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新闻系统是社会的子系统,研究问题为:社会系统及其内部的其他子系统是如何作用于新闻系统的,新闻系统又是如何反作用于其他子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新闻理论的作用新闻理论是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新闻理论可以理解成是新闻从业指导手册考纲上只规定了四五章的内容,但是大家不要只背这四五章的内容,因为这些章节共同搭建起来了新闻学知识的理论框架,你只有在脑海中形成了这样的理论框架你才能更加系统的理解新闻领域的这两大问题,并且去指导你的答题,以及聚集到你对实务的认识。二、如何寻求两大问题的答案?回答新闻学题目的核心逻辑,运用底层逻辑来寻求两大问题的答案。那么底层逻辑都有什么?1、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看待新闻事业、新闻实践的视角。2、新闻事业的功能一一决定了新闻事业具体行为,是帮助我们分析新闻实践的途径。底层逻辑和两大问题的关系就是学习新闻理论,从新闻学视角分析新闻实践的逻辑:我们站在双重属性决定的视角上,沿着新闻事业的功能的路径,找到两大问题的答案。总结:基础知识:新闻是什么(例:新闻价值)、新闻事业是什么(例: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事业怎么做?(例:连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为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热点:新闻发生了什么变化?(例:大数据新闻)新闻事业发生了什么变化?(技术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变化了的新闻事业该怎么做?(例:如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新闻事业没有做到什么?(例:媒介失范、媒介伦理)04考点总结一、两大属性1、阶级性: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因此它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有制)。(新闻事业是公有制),也就是说,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我们国家的新闻事业也是公有制,生产资料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因此,我们国家的新闻事业是为人民所有,为无产阶级所有,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国家新闻事业的从业者也是具有无产阶级立场的,受众也是具有无产阶级立场的。再由于,上层建筑也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且巩固经济基础。因此,我们国家新闻事业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级性最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新闻事业的视角,用在分析主流媒体新闻实践和对策类的题目。2、社会性:公式:社会性=阶级性+专业性专业性:由于新闻事业是专业从事信息生产的行业,所以其有因其专业性所决定的原则。比如:新闻真实性原则、客观报道原则、立场倾向原则(新闻专业原则)等。由于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因此其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下所要服务的对象、代表的利益、维护的权益是不一样的。那么,专业性原则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下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形。而使得其变形的根本原因就是“阶级性”。因此,专业性在不同阶级属性的新闻事业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西方新闻界:客观公正原则,标准:符合资本的利益。在中国:客观公正原则与立场倾向相统一,标准: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性要解决的问题是:揭示新闻事业专业性原则背后的阶级和社会因素,从新闻学视角进行分析。二、新闻事业的功能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反映舆情,引导舆论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提供娱乐,服务生活形成产业,促进经济比如说某一个技术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就是我们从较为宏观的一个角度去答它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对于报道新闻会有怎样的影响?对于我们去引导舆论会有怎样的影响?05新闻和新闻事业是什么?一、新闻是什么?1、新闻的起源: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梳理了新闻的起源。新闻起源于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其受到对信息的需求和完成信息传播手段的限制。2、新闻的定义: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定义的特点:科准普逻简。3、新闻的特点:真、新、时4、新闻的本源:事实5、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根本属性6、新闻的类型:内容、地点、时间和读者的关系、当代新闻的新类型7、新闻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信息、舆论、宣传8、舆论9、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10、新闻舆论11、舆论监督--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功能(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2)社会调整(3)社会控制(4)社会制衡(5)使社会处在动态平衡之中(6)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相统一12、新闻批评--新闻事业进行舆论监督的手段(1)定义(2)特点(3)原则(4)要求二、新闻事业是什么?1、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同探寻新闻的起源思路一致。2、新闻事业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信息的需求,传播的手段3、新闻事业的属性:双重属性--阶级性和社会性: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属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属性。4、新闻事业的功能5、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与当前格局:从媒介技术的选代视角出发。文字-广播电视-互联网6、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逻辑(1)控制分析--新闻体制(2)媒介分析--技术对新闻事业的影响(媒介融合、中央厨房、融媒体、AR、VR大数据、算法等新闻产品、新闻生产、新闻呈现)例:“媒介转型、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媒介融合”新闻学视角怎么思考?A.核心矛盾:传统媒体渠道失灵,失去了受众的注意力。B.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新闻事必须要按照属性决定的方式完成它的功能。(从阶级性的角度重点论述)(自媒体所做不到的或者所不会做的)C.因此,传统媒体必须重回渠道,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才能完成功能。(转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受众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受众角色的变化。效果研究:效率-效果-效能-四权媒体。内容分析:话语、文本、观念的宣传、舆论的引导、对抗式的解读。三、新闻事业怎么做?1、新闻选择标准与新闻价值理论(从社会性的角度出发)(怎么协调我们的阶级性和专业性)2、新闻真实性原则(从社会性的角度出发)(1)新闻真实的内涵:具体真实、总体真实(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容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立足点(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出发)a.真实反映实际的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正确指导实际的关键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真实地反映实际,正确地指导实际,需要有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B.真实、全面、深刻、精彩地反映事实的真相(从社会性,狭义真实性原则的角度出发)a.忠实地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描写事实,不根据“希望描写事实”(具体真实)b.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地反映事实(整体真实)c.深刻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d.精彩地报道事实新闻,通过选择典型的材料,以语言为媒介报道事实的真相,报道时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和简练。3.客观报道原则:(1)新闻客观性的起源(2)新闻客观性的内容(3)新闻客观性的要求和意义(4)非虚构写作(5)事实核查类新闻(6)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A.新闻报道要忠于客观事实,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报道新闻,不能按照想象来描述新闻。B.新闻报道要符合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也要符合新闻传播规律。C.客观性原则包括传播内容的客观和传播形式的客观。(7)客观性原则的要求:A.如实地报道事实,以严格的客观事实为依据,严禁夹带个人偏见和情感。B.使用直接引语,尽可能叙述当事人的原话来辅助描述。C.交代事实来源,要交代事实的出处和来源。D.提供充足的根据,使用可以证实的事实材料E.不掺杂个人的意见。F.消息和言论分开。4.公正报道原则5.新闻的倾向性(1)阶级性决定了新闻事业和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立场(阶级性)(2)社会性决定了新闻从业者会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影响,因此产生倾向性(社会性)外部影响:社会影响+群体影响个人影响:思维方式、选择性心理、主观意愿等。6.客观公正性原则与立场倾向的统一7.新闻专业主义(1)背景(2)定义: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3)来源:客观性新闻学(4)基本原则(5)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8.新闻职业道德(从社会性的角度出发)(1)内容(2)媒介伦理失范9.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人的危机与转型(1)表现(2)困境(3)对策10.新闻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2)时代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3)“新闻自由”的基本内涵(4)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5)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6)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7)坚持新闻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从社会性的角度出发)1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阶级性的角度出发)(1)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2)列宁对党报思想的发展(3)总书记对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发展和强调12.党性原则(从阶级性的角度出发)(1)提出及内涵(2)基本要求13.领导人新闻思想(从阶级性的角度出发)(1)习近平新闻思想的七个“新”:新定位、新表述、新论断、新擘画、新部署、新阐述、新要求(2)建设四全媒体(3)几个数字:A.一件大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大事。B.一个原则:党性原则C.信息的三无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D.新闻宣传的三大原则:时、度、效E.新闻工作者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F.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G.48字方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四、总结新闻事业怎么做?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党性原则领导人新闻思想社会性:新闻选择与新闻价值理论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客观公正原则与立场倾向相统一新闻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相统一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相统一新闻职业道德国家法律、行政监督https://pic1.zhimg.com/80/v2-30be11e1920318810c7ed3fe4cb33f00_720w.web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姐讲堂|中国海洋大学[334新闻学]问题归纳为这两大类,跟学姐串起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