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研招信息] 23云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宣讲会—国际关系研究院

0
回复
3391
查看
[复制链接]

1175

主题

1179

帖子

5625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
发表于 2022-10-22 10: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院情介绍

云大国关院前身是2002年4月成立的“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其前身则是1964年成立的“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2005年12月更名为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大国关院是迄今为止我国西部高等学校中成立最早的一所国际关系研究院。

1964年5月,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指示,经原国家高教部批准,云南大学成立了西南亚研究所,这是云南省历史上第一个专门进行国际问题研究的机构,也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建立的新中国第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之一。
1996年,成立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和亚非研究中心。

2002年,以西南业研究所为基础组建国际关系学院,并招收本科生。

2005年,国际关系学院更名为国际关系研究院,这是我国西部高校的第一所国际关系学院(研究院)。

2012年,国际关系研究院整合资源成立西南亚研究所、东南业研究所、南业研究所、非洲研究所(中心)4个实体研究所。另外,成立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伊朗研究中心、孟加拉研究中心等开放式机构。

2015年以来,云南大学又相继设立了缅甸研究院、印度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等实体性区域国别研究机构。

2020年1月,原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周边外交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院、缅甸研究院、印度研究院等机构重组整合为新的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发展方向:云南大学的国际问题研究以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为重点,以周边问题和能源安全研究为亮点,融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律、国际教育、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研究为一体。在传承以往研究重点的基础上,云南大学国际问题学科将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公共外交为一体,依托云南大学的地缘、学科和人才优势,与实际工作部门开展联动,协同国内外研究机构,聚焦中国地缘政治、周边外交、能源安全、区域合作等主要领域,紧扣基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问题进行持续、动态的深入研究。周边外交、区域国别研究是我院特色研究方向与专业。遵循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两条腿”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2017年9月21日,云南大学入选全国首批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之一。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云大民族学、生态学排名第2(民族学A+,生态学A-),政治学排名第6(政治学B+),生物学排名第9。微生物学、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全球ESI前1%。第五轮学科评估云南大学 政治学A-可能性极大。

政治学学科建设:


云南大学的建设方案:在学科建设方面,将重点建设民族学一级学科、高原山地生态与地球环境学科群、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群、生命与分子科学学科群和天文学一级学科等五个居于国内前列、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学科(群)。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五大重点学科(群)之一的“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群”,四大发展方向,其中国关院占了2个方向:地缘政治与周边外交方向、区域国别研究。(剩下2个是“政治学与民族政治学”、“地方政府与边疆治理”)

5大学科群的1/5,1个学科群的1/2。国关院占1/10,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占有一席一地(短小精悍)。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

新增了一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
1407,区域国别学(可授予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学位)
我院的“区域国别研究”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学科优势与研究特色。在国内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院的“区域国别研究”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学术成果:

近5年来,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300余篇,其中中国社科院各研究所核心期刊近80篇,有近2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摘编。

近5年来,本院新增及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8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30项(含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项目近10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30项。

围绕区域国别建设共出版专著100多部,其中《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发展报告》已出版8部,《缅甸国情报告》已出版7部,《印度蓝皮书·印度国情报告》已出版6部,“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丛书”已出版4部,“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智库报告”已出版8部。

2002年以来累计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外交部、教育部、国家民委、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交决策咨询报告200多篇,并有十多项获得中央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云南大学的国际问题研究一直强调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国际禁毒合作与境外罂粟替代种植”“跨境民族与边疆治理和周边安全”“中国特色周边外交”“一带一路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事关国家重大发展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云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人员提交了一批高层次决策咨询报告,多篇咨询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另有多篇咨询报告得到外交部、教育部、商务部等部门采纳应用或上报中央办公厅,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典型案例1:中缅油气管道项目。2004年,李晨阳、吴磊等联合提出的中缅油气管道修建的研究成果获国务院副总理批示,2009年3月中缅两国正式签署《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我校专家的对策建议首次上升为国家的重大决策。

典型案例2:孔建勋教授撰写的《缅民众对华负面认知超乎想象,我应着力扭转局面》获中央领导批示。

典型案例3:姚继德教授发现了公元9-17世纪50多幅标注“中国海”的伊朗古代地图,为维护我国南海主权和舆论斗争提供了有力证据。

人才队伍情况

刘 稚: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李晨阳: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云岭学者”
卢光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岭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吴 磊:“云岭学者”
孔建勋:“云岭学者”
毕世鸿:“文化名家”

本院拥有一支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国际知名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的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具有可持续研究能力的一流高水平学术队伍,尤其是缅甸研究、澜湄合作研究、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团队在国内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本院共有教职员工61人,其中正高副高占比达2/3。

人才培养情况:

云南大学是较早开展国际问题研究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规模稳步发展,目前,我院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相关专业研究与教学的教师已有近60人,拥有政治学等五个相关的一级学科博士授权,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区域国别研究、跨境安全等二级学科博士授权,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区域国别研究等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现主要招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区域国别研究4个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

自2007年以来,招收硕博研究生700多余人次,毕业的博士研究有100人次、硕士研究生600多人次;现有中外在读博士生、硕士生220余人,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留学生40余人。毕业研究生中先后有80余人考到北大、复旦、清华、人大、中央党校和外交学院等著名学府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一些毕业生进入外交部、中联部、国家安全部、新华社等中央重要部门以及一些重要的省级单位工作,其水平和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东南亚、非洲、中东及欧美国家。

平台资源情况: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8个,缅甸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印度研究中心院、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孟加拉国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伊朗研究中心,以及中-南非人文交流非洲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智库: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外交部非洲司智库:中非智库“10+10”计划中方智库云南自身有多种国家公派出国项目、横向国际交流项目,相关信息请同学们关注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处网站、微信号。如“理解中国暑期社会观察”项目、“理解中国、走向世界”访学交流项目等。国关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海外企业经营环境及企业劳动力素质调查”,20多国,有来自外语学院、民社院、经济学院、发展院、国关院等几百人次的硕博生参与。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每年组织硕博士生前往湄公河五国实地调研。目前已组织前往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每年有硕博士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项目资助前往欧美、新加坡、泰国等地。
招生情况:

硕士招生:推免(单独进行)和全国入学公开招考。

招收专业4个: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区域国别研究
2022年实际招录41人(含7名推免生),其中国际政治6人,国际关系25人,外交学3人,区域国别研究18人。外国留学生10人左右。

硕士招生:

推免(单独进行)和全国入学公开招考。

2023年招生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区域国别研究特色项目。招生计划47人。

其中 国际政治 6人,国际关系23人,外交学5人,区域国别研究13人

云大“南亚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介绍
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与社会对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需求
全面科学地认识世界各国和地区;

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加强对区域国别的研究,特别是对周边区域和国家的规律性认知,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沿,是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转型的依托。
区域国别研究人才是直接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高校、外事外企、智库、NGO等)

特色项目设置的基础

学科基础;
学科队伍基础;
人才培养基础;
学术基础;
多语种多层次办学基础
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基础
多语种多层次办学基础

云南大学的小语种专业源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一度停办,2013年恢复重建越南语、缅甸语和泰语本科专业,2017年开办印地语专业,2019年增设僧伽罗语、孟加拉语、马来语专业。

2010年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增设亚非语言文学(缅甸语方向和泰语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增设印度语言文学和亚非语言文学越南语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云南大学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实施院校,“小语种专业及外国语言学科”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特色项目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培养目标
培养既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又能掌握南亚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
既熟悉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国情和文化,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宽口径、广视野、站位高的复合型区域国别研究的专门人才。

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定位
针对南亚东南业特定国家或者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进行的全面深入研究,涉及外国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学、国家安全学和国际关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

聚焦于高层次区域国别研究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通过跨单位、跨学科、跨语种、跨国界、跨行业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优质特色协同平台,是学校开展“双一流”建设、进行研究生教育机制创新的重要抓手。
目前为单独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向是计划与现有的区域国别博士培养项目有机衔接起来,实现“无缝衔接”的区域国别研究的本硕博培养体系。

特色项目的“特色”

生源的特色
注重质量优先,不求数量。每年招生人数控制在10-15人左右。

注重语言沟通能力的要求与训练。要求申请者对南亚东南亚对象国语言与文化、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与方法、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或其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中外文写作能力,熟练运用英语和非通用语言等。

学科的特色
注重夯实研究生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与其他语言学科相比,本特色项目的专业基础在于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与方法,突破了单一学科藩篱,构建关于南亚东南业某个国家或地区比较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注重培育研究生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历史根基的训练。本特色项目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对相关研究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具体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历史、文化、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外交等方面拥有精准认知。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注重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共同设计开发,制定专属培养方案(努力方向:“一人一案”)。

注重与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的联合培养。整个培养环节包括1-2年我校完成基础课程,不超过半年在与国内协同单位(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不超过半年在南亚东南亚国家或区域的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之后在云大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

专业授课和指导的特色
建立起具有“跨学科、跨语种、跨专业、跨院系”优质授课团队进行专业授课和指导。授课教师配置方面,特色项目组将联系校内外一余所相关高校、机构及院系,其中涵盖外国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学、国家安全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学科,初步实现人文与社会科学、甚至与理工科的交叉,构建强大的“跨学科、跨语种、跨专业、跨院系”优质授课教师库。设立起“导师与研究生联系”制度。指导方式拟采取集体导师指导,可以采用“双导师制”或者“导师+指导委员会”方式。

奖学金的资助特色
正在向学校申请予以资助该特色项目。
希望: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包括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及读硕期间的境外调研及学习资助。该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至少半年的海外经历(海外调研或者海外学习均可,特别鼓励开展海外调研),学校予以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开展海外调研、海外学习等。

“三位一体”证书授予特色
该特色项目的学生论文答辩通过后可获得考入专业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通过项目考核的,还将获得学校出具的“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证书。

招生方式

采取“单点招生、共同培养毕业”的模式,将在研究生招生环节及人员组织方式上做出创新性尝试。
该特色研究生项目将在本校的政治学学位授予点进行招生,挂靠学院管理的是国际关系研究院。

招生专业:

2023年特色项目招收硕士研究生仅限于学术型类型,招收专业主要有招收全日制及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生源要求:

要求学习者对南亚东南亚对象国语言与文化、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与方法、东南亚研究、南亚研究或其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中外文写作能力,熟练运用英语和非通用语言等。

招生计划:

2023年特色项目招收硕士研究生13人,包含推免计划、全国统考计划2种1)推免计划。一般预留该专业或方向50%的
招生计划用于接收推免生。(2)全国统考计划,约50%。

研究方向:

基于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特色与专业优势,该特色项目设立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与方法、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三大方向。

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在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中,一是重视缅甸、泰国、越南等传统国别研究,对其政治、经济、安全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二是重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整体研究,探究区域合作的新规律、新途径。

南亚区域国别研究:在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中,一是侧重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传统国别研究;二是突出中印安全、经济、文化关系,孟中印缅合作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三是重视中国-南盟区域合作的的整体研究,探究区域合作的新规律、新途径。

区域国别综合性研究:一是加强南亚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中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文化、民族等问题的研究。二是加强包括全球治理、区域问题、国别研究、区域与全球文明、国际组织专题等问题的研究。

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
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特色项目组通过将校内现有相关课程与新建课程相结合,按照“语言+地区或国别+专业方向”的模块配置形成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必修环节、南亚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研究方法课、学术实践以及学术讲座。

课程体系的设计致力于培养学生有扎实的区域国别研究理论和知识,掌握与区域国别研究相关联的各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

该特色项目的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41学分(不包括自学课程),其中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区域国别研究基础课程不少10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20学分

问题解答

国关院初试涉及时政吗?

我们国际关系有四个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区域国别研究,在复试当中一般会有两个知识点的测试,第一个是外语能力的测试,因为我们是研究国际问题的,所以考生的外语水平,是非常关键的考察因素,第二个是专业能力的测试,专业能力的测试肯定除了我们初试备考的知识点之外,会关注一些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

国关院和政管院都是政治学,该如何选择?

两个学院的研究方向是不同的,政管院侧重于国内政治的研究,国关院侧重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的研究,考生本人如何选择,就要看个人的研究兴趣了。

跨专业报考国关院的难度大吗?

这要看考生自己准备的程度,跟据我们往年报考的数据来看,有百分之七八十的考生都是跨专业的,因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或者国际事务的本科生在全国高校并不是太多,学西洋政治、历史、外语的考生偏多,所以我觉得跨专业不是一个障碍,主要是看你准备的程度。

预报名时的研究方向需要重点关注选择吗?

现在要关注的是你要报考的专业,具体你将来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可以在你正式入学之后做调整的。所以你可以先把研究方向搁置一边,先确定你报考的专业,然后要准备考试的科目,进入到复试之后,然后尤其是进入到云南大学的学习阶段之后,研究方向可以做调整的。

考上之后可以换其他专业吗?

研究生也倒是有规定可以,但是一定要征求导师的同意。如果你的理由充分的话,研究生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是这样的比例不是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考研校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4009699607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亚非大厦

运营中心: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苏宁生活广场C座

Copyright   ©2010-2022  考研校  Powered by©Discuz!  
京ICP备18034083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22479